盛夏,来场与文学的对话
2015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盛夏,来场与文学的对话

 

盛夏,室外,骄阳似火,知了声声,连树叶都懒得动一动。

盛夏,室内,清爽如水,一杯清茶,一本书,成为了这个季节里最惬意的组合。

于是,倾听写出书籍的他们的心灵独语,便是我来到新安读书论坛的理由。这两场演讲,是安徽广播电视台主办、市场星报等作为媒体支持的“2015新安读书月”的其中一个环节。两个小时的时间,没有喧闹,没有炎热,只剩手中文字的浸润,演讲台前作家们妙语的豁朗。

与余秀华和谢有顺,来场关于诗歌、爱情和未来的对话;

与王振忠,来场关于徽州文书渊源的对话。

心中,顿时清凉一片。

鲜花和掌声,不会让我忘记诗歌

所谓“余秀华火了”的这场喧嚣,被她自己看作是一场人生的经历,不会很久,她就会回到自己在横店村的生活。身为农民的余秀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过着劈柴、烧饭、做农活、闲着写写诗的日子。

但是余秀华作为一个诗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有更多的内心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比较少,希望有自由的精神、希望想象力自由的飞翔。而在横店村的她会更自由,更快乐的和自己的诗歌在一起。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微信上的“走红”,让余秀华从一个小村庄走向了媒体的镜头下、公众的视野中,然而对于在聚光灯下的生活,余秀华却说“这并不能叫做生活。”在现场,她的话语非常坦率。

余秀华,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余秀华的诗被热烈转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2015年1月,余秀华的两本书面世,分别是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

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生活任何时候都不会亏待我们

对于她来说,这样的生活只是一种突发的经历,这并不是生活的常态,也不会持久,聚光灯会有一天转移到别人的头顶上,她很清醒地看待这些事情,也顺从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而在被聚光灯捕捉到之前,余秀华的生活可以用她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人活着就是承受苦痛和磨难的过程。

而在谢有顺的眼里,回到书桌前写诗歌才是余秀华最本质的生活,但是公众对于她的关注以及她的“火”是必要的,这样诗歌才会被人看见,余秀华才会被人看见,诗歌就不会只蜷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

虽然对于被关注的非常态生活不抱欣喜之情,但是余秀华坦言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写诗的人一定也有很多,比我写的好的人肯定也有很多,虽然很多人对我有不好的评价,但是我的诗歌能被那么多人知道,是生命对我的眷顾。生活任何时候都不会亏待我们。”

“人在遇到具体的困难的时候,别人没有办法真正的帮助到你的时候,还是需要你自己的力量,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余秀华认为被人所熟知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强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不易。

谢有顺说,“今天积聚起来的力量未必会让她支撑到明天,所以她需要每天活出不一样的自我,鲜花和掌声不会让余秀华忘记她的诗歌,真正的诗人内心是不动摇的。”

爱情没有什么好期待的

问:在现实中,您也肯定不缺乏仰慕者,对吧?

答:这个还真没有。对于我来说,爱情没有什么好期待的。和我谈论爱情其实是一种讽刺。长得比我好看,行动比我方便的人一抓一大把,我从不期许有人来爱我。

问:在您的诗歌中,情感真挚,表达强烈而直接,在现实生活中,您也是一个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吗?

答:我会想着一定不要告诉他、不要告诉他,但是我还是会情不自禁想要告诉他。我的诗歌里的想法和我自己是一致的,诗歌的艺术就是忍着不说,但是又让他看出来我是在忍着。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不是真的,现实中,我真的坐车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他,但是什么都没说,就回来了,这样的事儿我干过很多次。我是一个比较害羞的人,拿得起但不一定放得下,所以到现在都还在忍着。

问:写诗是一个很孤独的事情,我们渴望交流但是缺乏交流,也不知道如何去交流,我们应该怎样打赢心里的这场战争?

答:孤独不是因为你写了诗歌以后才觉得孤独。我们觉得孤独,没有一个出口,没有办法去排解的时候,才会去写诗歌,这个逻辑关系不能颠倒。诗歌是个体的,你不能说诗人们可以在一起抱薪取暖,如果你觉得写诗让你孤独,那你就不要写诗。

孤独是诗人的天性,诗人们在一起交流就能消除孤独,这样的想法一定是错误的。诗人也是个体的,如果你和普通人都一样了,那你的诗歌就大众了,因为独特,才显得可贵。

问:您说您站到了聚光灯下是生活的眷顾,那么在这之前,您觉得自己受到了眷顾吗?

答:我之前确实是很埋怨我自己的生活,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是这个样子,还能够吃饱穿暖也是生活的一种眷顾,对于物质我没有高的追求。但是在精神层面,很多疑问我得不到解答,以后也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是无止境的,我会努力去追求。但是只要你愿意活着,你的“愿意”就是最大的眷顾。

谢有顺, 福建省长汀县人。诗人、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学术方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兼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

因为余秀华,人们恢复了对于诗的尊重

余秀华这个名字和诗人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本身就会让我们有一种敬畏感,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是精神的祭司,但是在这个时代,诗人是被轻视、嘲讽的一个团体。因为余秀华,人们恢复了对于诗的尊重。

余秀华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是最没有条件写诗的,每写一个字都比正常人艰难,可是她依旧坚持写诗,用生命在写诗,直到今天被我们认可,她的诗歌被大家传颂。

其次,这是一个诗歌最没有传播条件的时代,这个商业的时代、经济的时代留给诗歌的空间那么狭小,可是余秀华在这个看起来最不需要诗歌、最没有诗意的时代,把“诗”这个字硬生生的推到了公众的面前,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诗的美、诗的力量、尖锐和沉痛的经验。

以余秀华的敏感的心理和生活的经历,她是无法承受媒体对她的关注、社会的各种非议和误读,但是在各种场合,她的反应以及与大家交流诗歌的应答,她都处理的很好。

在诗歌沉寂很久以后,余秀华让它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余秀华的诗歌是精雕细琢的,也是“异想天开”的,更是语言的艺术。

——谢有顺

孤独是内心的感觉,我时时刻刻都是孤独的,你信吗?孤独是随身带着的,它跟随着你。孤独是先天性,孤独是不可能排除的,寂寞是可以排除的。

说你不好的人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你。

我宁愿相信爱情,也不相信婚姻。

虽然我的诗歌里有很多的“雪”和“白”,但是我本身最不喜欢的就是白,而雪的白在我看来是最不干净的。

真相往往都不是很美的,但是我宁愿要真相也不要伪装。

——余秀华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